河北师范大学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起步较早,早在1960年,经上级批准,原河北北京师院即开始招收研究生,揭开了我校研究生培养的序幕。1978年,国家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恢复,学校在政治经济学、基础数学、物理化学3个专业,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6名。1981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首批被国家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学科建设迅速发展,研究生培养硬件条件不断改善,师资力量逐步壮大,管理体制日益成熟,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研究生近2万余人,毕业研究生素质高、品质好,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可招收培养博士生的专业50余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可招收培养硕士生的专业130余个。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拥有金融、法律、教育、体育、国际中文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美术与书法、设计等2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省级以上各类优秀专家117人次,博士研究生导师145人,各类硕士研究生导师970人。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河北省高校强势特色学科4个,河北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1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学校设有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学科教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发挥学科优势,已建成“生物适应环境的细胞信号调节机制”、“数字教育”和“河北省燕赵学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了河北省数学研究中心、移动物联网研究院、泥河湾考古研究院,积极开展校企(地)合作。
近年来,学校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取得新进展。年承担国家基金项目数量位居省内高校前列,承担了一批国家“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主体类项目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项目。2010年,孙大业院士课题组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填补了河北省的空白;蒋春澜教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进入“全国百篇优博”行列。一些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分获全国高校优秀人文社科成果奖、国家辞书奖、鲁迅文学奖等。燕赵文化研究中心已在60多个课题领域开展了研究和探索。此外,学校在小麦新品种、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研究领域,多项研究成果获得专利授权,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高水平大学建设是我校长期坚持的战略指导思想,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增加投入,紧抓发展机遇,千方百计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全校的学科实力有了较大的提升。2016年,学校进入河北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一层次高校序列,获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3个,“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4个,这使得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目前,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设有学科建设、招生、培养、学位、专业学位、综合管理等科室,承担着学校学科建设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相关工作。在国家不断深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一直秉承守正创新的精神,紧抓机遇,砥砺前行,为我校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不懈奋斗。